近一兩年來,國家出臺了有關支持電影發展的若干經濟政策,刺激了中國電影企業的發展和電影拍攝數量及質量的飛躍,同時也推進了中國電影由大國向強國的跨越。
去年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七部門發布了《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此政策同樣覆蓋了電影行業從制片到發行、影院投資等各個層面,同時指出了電影產業與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的未來路徑。此次政策出臺距離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過去只有4年半,這段時間里,中國電影產業以世界矚目的驚人速度成長著。業內人士指出,電影業的騰飛無疑離不開政策的引導扶持,而連續政策的出臺,一方面表示電影產業近年來很“爭氣”,同時也代表著國家將之納入戰略層面,此次政策更是開了國家多部委聯合扶持電影產業的先例。
奔跑著的中國電影
在大熱的文化產業里,電影產業化較高,從2003年的票房10億元起步至《指導意見》出臺的7年時間內,市場總量增長了整整6倍。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2009年國內票房達到62億元。這樣的發展速度在當時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罕見。
而據公開數據,截至2014年5月21日中國電影票房就達100.24億元,破百億元時間比去年提前一個月。其中,國產電影票房56.14億元,占比超過5成。截至去年年底電影總票房已突破300億元。
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它對國民經濟的意義,也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自行成長才能初步顯現?!敝袊鴤髅酱髮W鳳凰學院副院長司若說,中國電影從10億元到近300億元的“跳躍”是此次多部委聯合支持電影發展的前提。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侯克明認為,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指導意見》是指導中國電影業發展方向的一份綱領性文件,不僅標志著電影產業政策的制定已由行業行政管理部門提升到國家層面,而且明確把電影產業發展作為當前國家重大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在新中國發展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國務院在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之后首先對電影產業單獨發布了《指導意見》,這正說明電影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位置至關重要?!锻ㄖ返南掳l,也必將帶來新一輪增長動力。
經過10年發展,電影的產業化程度相較其他文化門類已經很高,是否還需要《通知》這樣的政策予以大力度扶持?一些業內人士均表示,中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的轉變遠未完成,在火熱的市場表現背后,影片質量差、投資泡沫、發展嚴重不均衡、產業鏈多環節缺失等現象仍存在,需要政策予以逐步引導糾正。
新政出臺配合產業升級需求
有關人士認為,電影產業發展速度快,新矛盾、新需求不斷出現,《通知》總體上是配合電影產業升級需求而生,比如提出加大金融業融合、影院用地的差別化政策等。目前電影金融的瓶頸其實就是沒有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系統,一些業內機構在做完片擔保的嘗試,政府也應該在這方面發揮力量。
司若認為新政對于影院用地的差別化政策是針對產業現狀的亮點之一。她說,過去幾年影院投資過多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商圈,現在大城市已趨向飽和,繼續加碼勢必造成資源浪費;而與此同時,二三線城市由原先的沒有觀眾發展到消費能力雖然有限但飽和度遠不夠的局面,這已為很多投資商意識到,這些地區同時存在著大量的老館、單廳甚至停用的演映設施,在這些地區建設一些簡約、經濟適用型影院,是對資源、資金的有效引導和配置。她預計這方面國家會很快出臺配套細則以及實際的優惠補貼措施。因此,現在行業里依靠自身發展形成了一些細分領域如專業營銷公司、專業版權經營公司、第三方數據監控公司,這些角色通常由民營公司、年輕創意群體擔綱,但對產業鏈起填補空白等作用,國家也應對這類新興力量重點關注,發展到一定階段予以扶持。
總的來看,中國電影在國家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在國民大眾的青睞有加關注下,一定會由大變強,電影產業也必將成為國家眾多產業中的一支新生力軍,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